2022世界杯买球(正规平台)-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知识专栏 - 造影剂的功效与发展轨

造影剂的功效与发展轨迹

来源:  日期:2019-08-30   点击数:

“造影剂,又可称为对比剂(contrast media),是为增强影像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这些制品的密度高于或低于周围组织,形成的对比用某些器械显示图像。”

 

 ▪ PART 1  造影剂的定义


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造影剂的主要用途是显示血管和体腔,种类多样,目前用于介入放射学的造影剂多为含碘制剂

 

1924年美国用50%的碘化钠成功完成第一例股动脉造影以来,影剂产品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一样不断更新换代。




▪ PART 2  碘造影剂的发展轨迹

 

--最初的发现--


20世纪50年代,三碘苯--著名的泛影酸(Amidotrezoic Acid)被发现,由此产生的各类造影剂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这是现代造影剂史上的第一个飞跃。

 

目前仍在使用的离子型造影剂的碘成分几乎全是由它衍生出来的。

 

60年代末,瑞典放射学家Almen提出了非离子型造影剂概念,并于1971年报道了第一个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甲泛葡胺(Metrizamide,Amipaque),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的出现是现代造影剂史上的第二个飞跃。

 

甲泛葡胺具渗透压低[485mmol/L(485mOsm .kg)]及耐受性好等优点,但其性能不稳定。



--发展的轨迹--

 

第一代的造影剂很快被第二代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所取代。

 

“代表药物有:碘帕醇(1974年生产)、碘海醇(1976年生产)、碘普胺(1979年生产)、碘美普尔(1979年生产)、碘喷托(1982年生产)、碘佛醇(1982年生产)等。


这类造影剂具有渗透压低[500~700mOsm/kg]、耐受性好等特点,性能稳定,可高温消毒,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70年代末,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开始研制,以进一步降低渗透压。

 

其中碘曲仑被证实具有无限水溶性,300mgl/ml时与体液等渗,且机能耐受性很好。其缺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太大(相对分子质量为1626),黏稠度较高。

 

非离子型二聚体的出现被视为现代造影剂史上第三个飞跃,同类的尚有碘克沙醇,性能与碘曲仑相似。


▪ PART 3  常见的问&答

 

(1)使用造影剂的必要性是什么?

 

人体的许多组织结构在X光片上不显像,因此,只能通过使用造影剂"加深"显示它们,如血管造影等X线检查技术,无法离开造影剂进行。

 

虽然在某些技术(CT)中,造影剂并非必须,但却有助于使诊断图像更加清,使医生的诊断更为可靠。


(2)使用造影剂的益处有什么?

 

因为造影剂能增强显示正常与异常组织间的差异,协助医生诊断出人体器官的异常形态结构和功能损害。

 

还可用于鉴定一些早期的、微小的病变。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这些病变或许不会被发现,造成漏诊或误诊。

 

此外,造影剂还能帮助放射科医生鉴别诊断一般无需治疗的良性病变和急需治疗的恶性病变。


(3)造影剂在开瓶后多久仍可使用?


一般而言,检查过程中剩余的造影剂都应该弃置

 

造影剂在开瓶或将其抽入其它输入装置后,造影剂使用的最长间时不应超过4小时。


(4)抽取造影剂以及使用输液装置注射造影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抽取造影时应使用尽可能细和具长斜面的针头或输液器针头刺穿造影剂瓶塞。

 

使用粗针头(如常规静脉穿刺用的2.0mm短斜面针头)会增加产生碎片的危险性,即产生穿刺部位的橡皮微粒脱落现象。

 

其次,应避免重复在橡皮塞的同一部位穿刺,因为这样会使产生碎片的危险性大提高。

 

由于造影剂粘稠度的关系,故不能使用带有液体滤过装置的特殊针头或抽吸针。

 

另一方面,输液装置应使用滤过器能保证足够的液体流过。当造影剂加热至体温时,其粘稠度将会降低约一半,因此,把加温的造影剂(尤其是高浓度的制剂)抽吸到注射器里就更容易得多。



热门推荐
XML 地图